手机版

三公九卿指什么(中国古代官员制度——三公九卿)

时间:2024-11-15 09:15:56

三公九卿制自夏朝而始,后秦改周制,一直沿用至两晋,直到隋文帝创制三省六部制,在长达800余年的时间里,对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礼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周礼》《通典·职官一》记载: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韩诗外传》中曰:三公之得者何?曰司马、司空、司徒也。司马主天,司空主土,司徒主人,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

秦统一六国后, 设置左右丞相,以丞相取代三公,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

设太尉,管理军事,设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为丞相副手。


三公:

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太尉—最高军政长官, 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事事务,掌握军权;

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主要管理记事,负责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

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弹劾中央和皇宫一切事;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九卿(职位低于三公的中央政府内多个高级官员,实际数量不止九人)


奉常—负责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郎中令—负责掌管皇帝侍从警卫;

太仆—负责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卫尉—负责掌管皇宫警卫;

廷尉—负责掌管司法审判;

典客—负责掌管外交和少数民族事务;

宗正—负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治粟内史—负责掌管全国财政收支,租税钱谷;

少府—负责掌管皇室收支。

三公和九卿的所有职位人员,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汉朝景帝时期,汉景帝改“奉常”改为“太常”,“卫尉”改为“中大夫令”,“廷尉”为“大理”,“典客”为“大行令”(武帝时期改为大鸿胪),治粟内史”为“太农令”,(武帝时改为大司农);武帝时期改“太尉”为“大司马”,改郎中令”改为“光禄勋”; 哀帝时期改“丞相”为“大司徒”。

东汉中后期,光武帝即位后,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后又改大司马为太尉,将大司徒,大司空称司徒,司空。 三公的职能已经没有了实际权力,只有议事功能。

东晋时期,三公九卿已名存实亡;南北朝时期九卿即已不再作为政府的常设机构;

隋朝统一中国,隋文帝设置三省六部,三公被取缔。三公九卿的官制宣告结束,但是三公九卿在结构上依然影响后续的三省六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