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时间:2024-09-02 09:45:44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要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以树立健康、科学、崇高的生命价值观为导向,以中国梦为价值引领。研究着重分析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以问题为出发点,研究视角为高校,所以,仅从高校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同时提出针对可行的高校教育对策,力求为高校如何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做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学生心里也占据着示范性、榜样性的地位。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样其自身生命素质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对于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师资队伍是实施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基础和重要保障。

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亦或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都属于生命价值观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范畴,要加强其专业化建设,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需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扩大生命价值观教育教师队伍,增加专业教师的人数。可以提升专业教师的招聘比例,也可以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或其他类型的教师队伍中选择有丰富经验的、优秀的教师充实生命价值观教育教师队伍。

其次要做的是接受培训,提升能力。“术业有专攻”,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具备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要注意甄别和筛选,推举或引进那些具备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专业化教师或研究者,请他们为教师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相关知识的在职培训,提升生命价值观知识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学习,拓宽专业知识面,打牢专业基础知识,提升业务水平,提高洞察力,尤其是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状态和生命状态的洞察和把握,要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

最后,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和时政热点,采用案例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被动为主动,还原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学效果。

培养教师积极的生命情怀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生命价值观教育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素养,也要具备生命素养。教师的生命素养对于生命价值观教育十分重要,教师只有能够吸引学生,得到学生的亲近和尊重,才能被学生信任,使其接受自己的教育。

提升教师的生命素养,培养积极的生命情怀,教师首先必须以饱满的生命热情对待生活和工作,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传递给学生更多力量,让他们体验到生命的活力,生命的美好在于热爱和奋斗。

其次,要饱有高度的生命情怀、生命信仰。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以身作则,用自身的生命热情和生命态度感染学生,传递正能量,为学生生命情感的培养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自身对于生命的理解与感悟。此外,还要注重师德师风的影响。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注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养成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逐步确立和最终形成,也离不开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大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体悟生命价值

志愿服务活动不同于平常的实践活动,更加具有志愿性、公益性、奉献性,它继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高校要将生命价值观教育融入不同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端正参与活动的初衷,对学生加强引导,最后还要形成对活动的总结,让学生真正能够在活动中体会到生命的力量和价值。

如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义务劳动等,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劳动的艰辛,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组织学生到福利院、敬老院或是农村山区支教等,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和行为。

鼓励学生参与无偿献血、战疫防疫宣传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会到个人生命必须融入社会才能体现生命的社会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狄尔泰强调生命体验,认为只有通过切身体验,才能形成对生命的理解,通过参加不同的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学生从实际行动中融入生活,亲身经历,切身体会,能给他们留下更深刻的记忆。

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才会更加真实、透彻,才会在灵魂深处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才能对生和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懂得珍惜自己生命,关爱他人生命,从而推动个体社会化。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正确生命价值观

实践活动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教育中培养“社会我”的一种形式,社会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都离不开实践活动。

培育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一定要与实践活动接轨,纯粹理论知识的传授或许能对学生思想观念产生影响,但在实际行动层面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各类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实践活动可分为校内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但无论哪种类型都一定要凸显生命价值类主题,通过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情感。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课外活动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正面新闻组织一些宣传热爱生命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赛等,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丰富多彩。

在校园中开展关心困难大学生的帮扶活动,鼓励学生对处境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关心他人,在关心他人的过程中提升对生命的感悟。

在校园内还要定期组织一些消防应急演练、安全训练、防诈骗讲座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实践活动可选择性多,是对大学生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形式,如组织学生参加纪念馆、博物馆、伟人故居等,让学生充分感受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组织学生访问老党员、老红军等,通过亲切的交谈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认识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应该更加珍惜。

组织学生去野外郊游、探险,感受万事万物的蓬勃生命力,增加他们对生命的热爱;组织学生参观医院,看望新生儿,从新生命的诞生中感受生命的神奇,与病人进行交谈,听听他们对生命的感悟和眷恋,体会生命的短暂、脆弱和坚韧。

三、营造良好的学校生命价值观教育氛围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除此之外,教育环体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环体即教育的环境,一直以来教育环境对于教育的影响很受重视。因此,营造良好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校园环境是高校实施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巨大隐性推动力。

建设热爱生命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其重要功能在于育人,它通过自身的质量、品位、特色对广大师生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道德标准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使人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

因此,构建充满生命气息的、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生命力,也能够将其对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影响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首先,物质文化方面,要注意各种校园设施和建筑物的规划和安排,包括图书馆、教学楼、雕像壁画、科研设备、文化长廊、校史馆等。

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美化校园环境,整洁、安静、生机勃勃的校园环境能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更加努力学习,不辜负生命存在的意义。

其次,精神文化方面,需要将重点放在校风、学风、教风、班风的建设上,以优良的校风为统一领导,促进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动态发展。突出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承,以校训、办学精神和宗旨等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增强使命担当。

最后,制度文化的建设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为目的,尊重老师,关爱学生,实施人性化管理,让广大师生在制度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最终自觉地将制度化为自身的行为要求。

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生命体验具有直接作用,因此,要加强三种校园文化的建设,注重三者之间的协调搭配和运用,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养成提供丰富的内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