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县总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县,有华夏第一县的美称。
若羌县位于新疆的东南、塔里木盆地东部以及阿尔金山一带。
我们从库尔勒出发,向东南三百多公里,在西和高速上行走,经历了沙尘暴后,依旧在下午两点多来到了若羌县。
毫不迟疑,在离博物馆不远的一家饭馆吃完饭,就来到了对面的博物馆。

博物馆很大,地上三层、地下一层。

考古发现,距今1.2万年的新石器时代,若羌便有了居民,后来更有了城郭,也就是楼兰故国。

公元前77年,楼兰更名鄯善。
公元前60年汉政府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若羌就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公元90年,鄯善兼并且末、小苑、戎卢、精绝,成为新疆境内一个最大的绿洲城郭。
楼兰的含义就是“蒲昌海”或“盐泽”的意思,因“海”“泽”而得名,也是今天的罗布泊地区。
我国科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
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厘米,干涸后变成了坚固的盐壳。
楼兰古城,在1900年到1930年间,被俄国、瑞典、日本的探险和考古专家在罗布泊发现,楼兰故国也被称为东方的庞贝城。

也因为晚清政府的积贫积弱,许多外国人纷纷前来,以探险为名实施强盗之事,违法发掘和劫掠,致使这一古代遗址、遗迹遭到破坏,大量珍贵文物瑰宝流失到了国外。

楼兰是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交汇点,以及文化交融的汇聚地。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使若羌具有了历史文化长廊的美称。

若羌,为西域三十六城郭之一。
经济上,以游牧为业,逐水草而居,不田作,境内山间出铁,故能自造兵器。
公元前176年,更名为楼兰城。
公元前77年,更名为鄯善。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
汉朝的军队在楼兰屯垦,楼兰改名为鄯善,这里的臣民彻底归附汉朝。
汉朝派了一名司马,带兵40人,随蔚屠耆一起回到西域。
蔚屠耆继位后,从罗布泊北岸的楼兰故都,迁到今天的若羌县城,大汉在西域设官从此开始。

丝绸之路后,中华文化开始西传,而若羌则成为中原连接西域和西方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丝绸之路必经城市。
繁华的交通枢纽到了魏晋之后,才随着楼兰淡出了历史。
隋代在若羌,设置鄯善县,设郡设镇。
唐朝特派粟特籍官员康艳典,驻典合等九城,垦荒屯田以防吐蕃。
进入明末,若羌县境人员稀少,田地废弃,只有少数河道绿洲、湖畔湿地、还散居着一些罗布人的聚落。
清政府时期,陆续设置善后及县臣机构、安置招徕人民生产,若羌发展渐趋有序。
来到若羌博物馆,在负一层陈列的就是小河墓地出土干尸。
小河墓地年代,距今已有3650年。
墓中死者,头向朝东,仰身直卧,头戴毡帽。
帽上缀鲜艳的红色毛线,插飞禽的羽毛,身上包裹宽大的毛织斗篷,腰围毛织腰衣,足蹬短靴。
这些干尸及完整的服饰,对认识罗布泊地区这一时期居民的生活状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河墓地宏大的规模,奇特的葬制,以及所蕴含的丰富罗布泊早期文明信息,引起了世界各地学者的广泛关注,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这个博物馆很值得一看,但对我而言,引起我震撼的却是这个博物馆的一张清朝全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