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二氧化碳简介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温度和压力均在临界点以上的二氧化碳流体。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超临界流体流动性好、传热效果高、压缩性小、适于热力循环的独特性质,再加上二氧化碳临界温度和压力较低,远远低于水的临界点,化学性质稳定,工程可实现性较好,可在接近室温条件下达到超临界状态,使超临界二氧化碳称为理想的热力循环工质。
二氧化碳的临界点温度约为摄氏31度,压力约为7.8MPa(78个大气压),将二氧化碳加压加温到这个临界点压力和温度之上就能得到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在接近临界点时,sco2具有接近液态的密度和比热容,但其黏性接近于气态。如果将其用来做动力循环的工质,如朗肯循环和布雷顿循环,它能够在很小的体积内传递很大的能量。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介绍
什么是新型二氧化碳储能技术?
压缩气体储能其中包含新型二氧化碳储能,二氧化碳因无毒、不易燃、容易获取等优势,在工业方面应用广泛。高效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需要热气体透平膨胀机运行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之上,在较为广泛的负载条件下,维持高效运行,并能够应对太阳能热量输入的快速波动,同时能够快速启动,优化电站的在线运行。除了太阳能发电,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在废热发电、核电和化石燃料发电领域事实上也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新型二氧化碳储能是如何实现的?
一般来说二氧化碳储能分为存储和发电两个过程,在存储环节消耗电网富余电能,带动压缩机生产出高压二氧化碳气体和压缩热能,高压二氧化碳经冷凝液化后储存在压力容器中,压缩热能可储存在储热介质中。在发电环节,高压二氧化碳吸收热能后进入膨胀机做功发电,就完成了一次储能循环。
该系统无需使用化石燃料,不产生固体废弃物,是一种绿色储能系统,新型二氧化碳储能在工质存储方面有明显优势,二氧化碳常温即可液化,可以方便实现液态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