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馆陶旅游景点大全(被称为“中国黑陶艺术之乡”的馆陶县)

时间:2024-12-01 12:16:05


馆陶县

馆陶是千年古县,赵王“在城(今冠县东古城)西北七里陶丘侧置馆,故名馆陶”,自西汉初置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

馆陶县先后荣获中国蛋鸡之乡 、中国黑陶艺术之乡 、中国轻工轴承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县、中国金融生态文明县、新中国60年发展中国最具投资环境县级城市、浙商(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中国特色农业(蛋鸡)十佳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富铬黑小麦种源基地、全国优质黄瓜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唯一的中国漆画艺术之乡、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等30余项国家级殊荣。

馆陶县还是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县和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从2014年开始打造美丽乡村,已建成了粮画小镇寿东村、黄瓜小镇翟庄村、教育小镇王桃园村、羊洋花木小镇李沿村、杂粮小镇郭辛庄村等十几个美丽乡村示范典型。其中,粮画小镇寿东村获得“2015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殊荣。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馆陶县地理位置等。


馆陶县,河北省下辖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全县辖4镇4乡277个行政村,总面积4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万亩,总人口36万人(2015年底)。

历史沿革


在这里将为大家带来馆陶县的历史沿革介绍,带领大家更为细致的了解馆陶县县的历史。

春秋时

为冠氏邑(即今山东省冠县东古城),后属赵国,秦属东郡。


三国魏、晋

属阳平郡。后赵将阳平郡治迁入馆陶城。


北周大象二年

分阳平郡置屯州馆陶县遂属之。


唐初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复置屯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又废屯州,馆陶归故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魏州改为魏郡,仍辖馆陶县,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魏郡复为魏州,馆陶县仍属之;大历七年(公元772年)馆陶县曾改名永济,不久又复为馆陶县。


宋建隆四年

修永济渠于馆陶县分置永济县;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降永济县为镇并入馆陶县属大名府。


民国元年

(公元1912年),废府治,馆陶县改属济西道。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济西道更名东临道,又属东临道。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属山东省聊城专区。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七七事变后,成立馆陶县抗日政府,属冀南区。


建国后

1949年,属邯郸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省德州专区;1953年,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1958年,撤销馆陶县建制,并入冠县;1961年,恢复馆陶县,仍归山东省聊城专区领导;1965年,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1993年7月,归属邯郸市管辖。


历史文化

小编带领大家更详细的了解馆陶县的历史文化。


馆陶四股弦

四股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19世纪初,又名南柳子腔、四根弦,是河北省地方戏稀有剧种之一。最早是以民间的花鼓戏发展而成,由山东临清传入馆陶,在民间俚曲的基础上,不断取长补短,并吸收乱弹、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营养,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四股弦。其唱腔悠长流畅、通俗委婉,语言含蓄幽默,至今还流传着:“不锄地,不浇园,也要去看四股弦”的民谣。馆陶四股弦的代表人物是许美玲,她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馆陶皮影

馆陶皮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陶县南孙店村皮影大约在宋金时代由汴京(今开封)迁传而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门艺术。其综合了戏剧、音乐、美术的某些特点,集艺人刻绘与民间演唱为一体,别致、丰富、雅俗共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皮影艺术的表现方式幽默风趣,非常口语化,通俗易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可谓“三尺生捎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光下,一笑还从掌中来。”馆陶皮影的代表人物是姚汝廷。



馆陶旅游

在这里小编将详细为大家介绍馆陶县的旅游特色中的两处景点,让大家更详细的了解馆陶县的文化特色。


公主湖湿地公园

公主湖湿地公园占地面积1100亩,其中水域面积470亩,位于县城规划区中心金凤大道与英才路交叉口西北角。景区设计突出“自然+湿地+人文”特色,以公主湖、广场、展馆为重点,以驸马古渡、黄花故台、“竹仙苑”茶社、“长门赋”诗碑为载体,利用现有地貌和历史遗迹,依托馆陶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游览风景区。



粮画小镇—寿东村

寿东村位于馆陶县西部,距县城3公里,寿东村建成了集加工制作、交流展示、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粮艺文化中心,家家户户开始制作粮食画,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画制作基地,荣获“中国粮食画研究会”称号。寿东村以粮画产业为依托,由粮画工作室、粮画坊、粮画农家餐厅、粮画胡同、午后咖啡屋、荷塘月色、麦秆画工作室、古韵葫芦坊、蛋雕画坊、豆腐坊、酒坊等构架了一处以生态观光、度假、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开创了乡村游的全新模式。2015年度,馆陶县寿东村被确定为CCTV美丽乡村拍摄基地、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并入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这也是河北省唯一入选村。


王占元宗祠

王占元宗祠始建于1915年民国时期,原建筑群为南北中轴线布局,左、右对称。主体建筑均建于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牌坊、大宫门、过厅、园门、大殿、后殿等建筑。在中轴线两侧为耳房、东西厢房、西小门、西大门、东大门、东小门等建筑。建筑结构严紧,规模宏大,是一座典型的中轴线建筑布局。可惜的是,这些古建筑和牌坊在上世纪,多被拆除,1996年夏,因修永济路从院的中央分开。目前,周边均为居民区。王占元宗祠现存宗祠西厢房两座6间,耳房两座2间,现存建筑共8间,南北长29.2米,东西宽8.16米,占地面积约252平方米,因年久失修,部分建筑瓦顶脱落,门窗出现裂纹。河北省政府重视祠堂的修建与保护工作,该宗祠2008年10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人物

介绍一座城市,怎么能不提及它的著名人物呢,下面请跟随小编详细了解馆陶县的著名人物。


李修(南北朝时期北魏医家)

李修(不祥-500年),字思祖,南北朝时期北魏医家,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人。其父李亮是一位受当地人尊敬的名医,他用针灸、中药并重的方法给人治病,疗效很好。李修从小受到父亲医德医术的影响,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很快超过其父。后来,李修来到代京(今山西大同市北),进入皇宫为帝后百官们治病,曾为魏孝文帝和文明太后治过病。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巨鹿曲阳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