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埃及国教文化,神秘的穆斯林

时间:2024-07-23 13:45:57


埃及穆斯林,迎来开斋节

7世纪中叶,阿拉伯军队先征服叙利亚,继而征服埃及。639~642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派军事将领阿慕尔·本·阿斯率大军征服埃及,先后攻占阿里什、法尔马、阿因·舍姆斯、巴比伦堡、亚历山大港,拜占庭总督、主教居鲁士被迫向阿慕尔签约投降,埃及遂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开始传播。

阿慕尔建营地弗斯塔特为首府,建造了埃及第一座清真寺——阿慕尔清真寺,一些城市的科普特人开始改奉伊斯兰教。后哈里发欧麦尔向埃及派出教法官和传教师,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在伍麦叶王朝时,埃及置为行省,派总督管理,推行伊斯兰化的各项政策,使大量居民改宗伊斯兰教,大批阿拉伯人迁入埃及,与科普特人融合。阿拉伯人直接统治埃及约两个半世纪,埃及基本上实现了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成为伊斯兰文化的中心之一。随着阿拔斯王朝的衰微,自9世纪中叶迄16世纪初的600余年间,在埃及先后出现5个伊斯兰教的封建王朝:图伦王朝、伊赫什德王朝、法蒂玛王朝、阿尤布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前两个王朝创始者为突厥人,版图包括叙利亚等地。

法蒂玛王朝崛起于突尼斯,969年征服埃及后于972年迁都开罗,以埃及为统治中心,疆域东起叙利亚、巴勒斯坦、希贾兹和也门,西至马格里布。以什叶派伊斯玛仪派教义为国教,广大居民仍信奉逊尼派教义。王朝创建爱资哈尔清真寺和开罗科学宫,社会经济和伊斯兰教文化高度发展,与巴格达阿拔斯王朝相对峙。阿尤布王朝创始人萨拉丁重新恢复逊尼派在埃及的统治,承认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宗主权,实行伊斯兰教法,大力修建清真寺和宗教学校,支持苏菲派传教师到各地游牧部落传教,设罕尼卡,伊斯兰教得到巩固和发展。

马穆鲁克王朝统治时期,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被蒙古人所灭,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中心转移到埃及。王朝大力发展宗教教育和伊斯兰学术,全面推行阿拉伯化的政策,教法上确立了逊尼派四大法学派的平等地位。在王朝的支持下,苏菲主义盛行,巴达维、杜苏基、沙兹里、卡迪里、里法伊等苏菲教团在埃及广泛传播。王朝恢复了哈里发制度,哈里发作为宗教的象征,巩固了逊尼派的统治地位。素丹后又战胜蒙古伊儿汗国旭烈兀的军队,拔除了地中海东岸的最后几个十字军据点,捍卫了西亚伊斯兰文明。

在近代史上,埃及成为伊斯兰教复兴和改革运动的中心,其中以穆罕默德·阿布笃等发起的现代主义改革运动影响较大。

1922年宣布独立,实行君主立宪制,政府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伊斯兰教法为国家立法的主要依据。20世纪30年代,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发起了复兴伊斯兰的原教旨主义运动,波及西亚和北非。后埃及政府对司法、教育、宗教组织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逐步实行政教分离政策,在经济上推行“伊斯兰社会主义”,其宗旨在于实现埃及社会生活及伊斯兰教的现代化。

埃及穆斯林属于逊尼派,绝大多数遵奉马立克教法学派,少量属于哈乃斐、沙斐仪学派。苏菲派教团组织有里法伊、卡迪里、沙兹里、赛努西、苏哈拉瓦迪耶教团等,均在各地设有中心道堂。据1979年统计,全国有清真寺19000余座,其中国家管理的清真寺5000余座,首都开罗有260多座,著名的古老清真寺有阿慕尔清真寺、图伦清真寺和爱资哈尔清真寺。有宗教职业者53.35万多名。国家设有总穆夫提。创建于970年的爱资哈尔大学仍为埃及宗教教育的中心和伊斯兰世界的最高学府,附设有多所学院,并管理全国的各级宗教学校,出版有《伊斯兰论坛》和《爱资哈尔杂志》。

政府积极倡议和参加泛伊斯兰国际组织,为“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发起国,是“伊斯兰会议组织”、“世界伊斯兰大会”、“伊斯兰世界联盟”的成员国,为“伊斯兰教事务最高理事会”的东道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