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舒姓起源是什么(舒姓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4-09-16 08:45:52


一: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所封的群舒国之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春秋时期,在今江淮一带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史称"群舒"。这些小国都是周武王姬发在灭殷商后,在分封皋陶后裔时所建的封国,皆为子爵小诸侯国。皋陶是传说中的少昊氏支裔,东夷部族首领之一,主要活动在奄地一带(今山东曲阜)。虞舜执政时期,皋陶曾担任负责任掌管刑法的士,他以正直著称。大禹继舜为帝后,皋陶亦继续受到重用。群舒诸国起先在周惠王姬阆二十年被嬴姓的徐国所攻取,后又在周襄王姬郑七年,楚国与徐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娄林之战"中,乘机脱离徐国控制而分别复国。周定王姬瑜六年,楚庄王芈旅(熊侣)首灭蓼舒国;周简王姬夷十二年,楚庄王再灭舒庸国;周灵王姬夷二十四年,在楚、吴两国交战之际,舒鸠国又被楚康王芈昭(熊居)所灭;其余的群舒诸国在其后也陆续被灭于楚国。灭国后,群舒诸国的公族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氏,称舒氏,史称舒氏正宗。舒氏族人大多尊奉皋陶为得姓始祖。

二:《史记·楚世家》源于己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莒国寿舒,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寿舒,地在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店子集镇黄草坡一带,是春秋时期莒国之地,为战略要冲,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争。例如在史籍《左传·襄二十三年》中记载:"明日将复战,期于寿舒。寿舒,莒地。"也就是记载了周简王姬夷二十二年齐国与莒国之间著名的"蒲侯之战":齐灵公姜环与莒子相约于明日在寿舒再战。莒国灭亡并被宿敌齐国吞并后,居于寿舒及其周边一带的国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寿舒氏、蒲侯等,后简化为单姓舒氏、寿氏、蒲氏、侯氏等。

三: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舒穆尔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后有锡伯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umu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舒氏、徐氏、苏氏。

⑵。蒙古族舒穆禄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umuru Hala《舒氏家乘》长卷。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舒氏。

四: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五: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彝族、傣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舒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字辈排序:

辽宁部分地区舒氏字辈: 丙(秉)正培基大尊敬(经)世业龙青春(心存)立德厚道峻寿恩鸿(宏)

陕西安康舒氏字辈:"盛世光祖德基业兆永昌少幼成家主方又吉四梁"。

江苏灌南舒氏字辈:"国庭德生强林善兆姚征恩浦瑞风洪门"。

江西上饶舒氏字辈:弘兴祖德兆荣昌,茂胜锦运吉信强。

江西于都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家传世文章定耀邦"。

江西抚州、赣州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能传世文章定耀邦"。

安徽黟县舒氏字辈:"立朝尊尧君法天广其仁秉志常公道梦纯乡学成允升用守令知子民同年若与选克家存忠心"。

安徽肥西舒氏字辈:"益有良善玉持志为岳仁富贵双全兆"。

四川仁寿舒氏字辈:"永朝由善德靖现载忠成全美道继绩作良仁盛世奇才会忻逢景荣昌赛洪昭达度孝友焕洪彰"。

四川雅安舒氏字辈:"明学文成登开大齐于永兴国太昌光宗思显朝金泽万代"。

四川大竹舒氏字辈:"大应万仕尚宗继景奇芳忠启仁良国高洪永太昌"。

湖南芷江舒氏字辈:"乾坤符易象孝友振纲常"。

湖南致和后裔字辈:"夏致光宗保惟孟继凤心一庚郝天有正大单世应"。

湖南邵东舒氏字辈:"孝忠宜显达正大是光明"。

湖南溆浦舒氏字辈:"国三成仕宗文时智有登(通)"。

湖北广水舒氏字辈:"忠秀钱仁远发祥庆泽长文明逢盛世继业爽平阳"。

湖北广水舒氏字辈:"宗德家传先正大,国恩世继永绵长。"

湖北来凤舒氏字辈:"培钧清采煜坊锡泽相耀坤鉴澄东辉里铭淞林照"。

湖北应城舒氏字辈:"官中金元伯业广大继承贤德福寿繁昌长发其祥"。

湖北麻城舒氏字辈:致光宗保惟万世,鼎文祀国功如空。登汝长洪盛仕厚,富贵荣华永远通。昌隆纪泽开新宇,汉晋熙元振亚东。卫泰安平经惠理,德智仁杰伟玉中。

湖北武昌舒氏字辈:"德 金 学 治 邦 位 本 贤 达"

河南鹿邑舒氏字辈:"明成同金连爱意淇群圆雷琼靖照圣国远胡章英"。

重庆奉节舒氏字辈:"光明正大,世代永昌,宏运少启,德业已张。后续字派:孝友传家,继守一方,和绪吉太,天锡其强,培成根本,元裕忠良,文笔先进,少学显扬,新发茂胜,祖泽益常。"

从上述姓氏的前世今生可看出,今天的姓氏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来的,都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迁——要么是为了保护生命保护家族而隐去原姓改为他姓、要么是因为君王或达官贵族的赏赐或封赏而 作为姓名、要么是因为官职官名的世代传达来做姓名、要么是某种技能的职业彰显来做姓名、要么以重要的祖先名字作为姓氏来世代相传、要么是以中原文化为信赖与崇拜而汉化为姓氏,等等,一句话,对于炎黄文化与民族而言,姓氏一直就是最崇高最崇敬并最聪慧的,除了在生命与家族灭绝危难之际才改姓而外,其他的姓氏变迁都是感恩戴德的中华文化理念,都是推进中华社会尽快尽早发展的内心展示。

我们的血液里基因已定格,但为了在当今的物质奋斗与享乐的过程中回过头来察看自己与家庭的基因花絮,需要有远比物质财富更长久更精神的这些留念与传承——家风+习俗+绝活+家谱+缅怀+成就+孙姓的前世今生,有您姓名的排序?